近年来,淮北市烈山区依托智慧农业园区、电商直播基地、科技小院构建起“技术创新—市场对接—人才培育”的黄金三角,走出一条以“人”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之路,在皖北大地书写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时代答卷。
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科技兴农”:智慧农业引领“新农人”蜕变。在烈山区古饶镇,一排排智慧农业设施整齐排列,一串串小番茄映红了“新农人”的致富路。据悉,安徽兴丰绿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“科技赋能农业”为核心理念,投资打造占地372亩的烈山区古饶智慧农业产业园。园区内,智能化温室、自动化物流系统、物联网技术等十大现代农业科技体系交织成网,彻底颠覆了传统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农耕模式。在这里,“新农人”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者,而是掌握现代技术的农业工程师,普通农民从传统的“靠天吃饭”逐步蜕变为“科技兴农”的“新农人”。园区通过全天候气候控制系统实时调节温湿度,借助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灌溉,利用食品溯源系统确保每一颗番茄的品质可追溯,主打的“SAOPOLO”品牌番茄,不仅以高颜值抢占市场,更以标准化无土栽培技术体系保障亩产效益。截至目前,园区带动周边80余名农民转型为技术型“新农人”。这种转变不仅让农民有了新身份,也让农业更有奔头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从“田间地头”到“云端带货”:电商矩阵助力“新农人”成长。智慧农业重塑“新农人”发展模式,古饶镇兴农电商直播基地的建成则成为“新农人”成长的孵化器。这座4000平方米建筑是淮北市首个镇级电商直播基地——烈山区古饶镇兴农电商直播基地,一层是配备先进设备的直播培训学校,二层是向全区开放的共享直播间,形成“培训+实战”的完整生态链。在这里,村党组织书记变身“带货主播”,工坊带头人成了“品牌代言人”,高校电商专业人才与乡土网红组成“直播矩阵”。首期培训中,50名“新农人”系统学习短视频制作、直播话术、流量运营等技能,为电商“蓄势聚能”。越来越多的“新农人”集聚电商赛道,“烈山味道”直播IP初显成效,榴园石榴、黄营灵枣、和村苹果等“土产品”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“香饽饽”,艾绒枕、艾草皂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“火爆出圈”,带动50余名村民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产学研共生”:科技小院激活“新农人”引擎。在烈山区,有一所建在田间地头“没有围墙的大学”—科技小院。这所烈山区与淮北师范大学共建的科技小院围绕“科技兴农”“培育新农人”等重点内容,建立黑花生、蜜薯等研究基地4处,形成土壤改良、人才培养、技术培育等5大服务,实现科技与农业点对点、面对面精准对接。科技小院的落地,让“新农人”获得了最前沿的科技武装。2024年,100亩黑花生试验田迎来丰收,亩产600公斤。科技小院推行“博士+农户”结对帮扶模式,已有5名博士带着课题驻扎田间,既将论文写在土地上,又为“新农人”传授现代农业技术。目前,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研发的专用有机肥成功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,针对艾草开发的脱毒繁育技术,使草庙艾草的药用成分含量提升40%。